台大博士班|在職仍是一般生-考前心態
本文開宗明義,僅建議在職或已有一定社會經驗讀者作為參考,因閱歷和心境上的差異,筆者本身為工作忙碌仍有斜槓,外加現正為博班學生,會寫下這篇緣起於考上後,每周必有被諮詢,不管是親戚到多年朋友,同事到長官後輩,學校學弟妹到業界廠商,各有思考點和想了解的部分,但筆者談過後必須先明說,經驗上的差距和心境會是影響最大的因素,不知道的就真的不知道無法體悟,但筆者相信只要稍有工作經驗而想繼續進修,這篇就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台大首頁: https://www.ntu.edu.tw/
本篇後續也將分文一系列介紹,包含考試準備、讀書心得、學校資源、歷程分享等,日後逐漸架構完成.
本篇將作為最重要的入門文: 考前心態
List of Contents
在職博班要先知道的事
每年都有新聞,XX頂大XX系博班招收掛零! XX學校個位數的驚悚新聞標題!
造成的原因各有千秋,但這種標題性的誤導真的完全不可取,尤其頂大不缺錢(指學校),有考試的原因就是因為需要篩選的門檻,有些系門檻過高就是無人能錄取,而博班本身也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加之經濟面的壓力下,自然有些科系對於在職者也就不該是首選; 因此筆者想闡述的第一件重要觀念就是,要考在職博班請好好準備,工作已很累,時間更寶貴,請先好好評估”利基點”
再來就是恐怖的現實,考上前幾大學在職博士班後,平均有近七成沒有畢業,二成在6~9年畢業(尤其8和9年的占大多數),一成多在是6年內畢業,筆者認為時間雖非在職好控制,但6年也應當作為一個界線目標值(6年都可以大學加碩士了!),這點也須納入考量.
在職博班和在職碩士是不同概念
一般人看到在職很容易竟誤以為和在職碩士一樣,一堆晚上的課,一堆營養學分,這天大的誤解源於在職碩士班的氾濫,首先在職的博班在大部分頂大稱為”在職一般生” ! 對! 就是一般生!
晚上課除通識外極少! 核心課和必選請白天來上,學分一分沒少(台大又是超多硬課),光修課問題對上班族就是一大麻煩,也別想翹課(請假限制也通常僅能2次),學分博三前也必須修完(資格考問題),有正職讀者看到這應該已能判斷博班的辛苦. 但也請不用太擔心,筆者將系列文補充時也會盡量給予建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職一般生,那也表示學費是一般生學費! 相對在職碩士動輒每年十幾萬到百萬(EMBA),國立博班以台大為例,一年兩學期,每學期近3萬,到第三年後每學期近2萬,這經濟效益頗值得若公司是以學歷加薪的讀者參考.
職場老闆和公司給假才讀博士班
前述當白天上班無法請假,或特修不願意給太多,筆者建議就請勿讀前幾大學校的博士班,因為光學分博三前修不完就注定無法畢業,有些公司或機構會給進修假真的就是佛心來著,最低下限要如筆者每年特修至少要預備18天 (=36個半天),因一學期18周,必修課一定就是要一個早上.
若假少於這標準,少一點時數可用學校請假(不在意學期成績一定要A+的話),不然請別輕易嘗試,筆者已經看了不少業界青年才俊敗在這點,考上卻只能看著畢業無望興嘆.
讀博士班的目的性
這點看似考前要考慮的,但很多人沒想清楚而陷入痛苦的泥淖中! 影響的就不只是課業,甚至影響到本業工作(當然若讀者是公司老闆就不用CARE這點)
筆者的目標有二:
第一是取得博士學位 (並不需要高分,就只需要足夠生醫知識取得學位)
第二是業界和各校的(含跨域)合作計畫,建立一定平台模式
(近期體悟再次善用學校的資源、學生間交流、瘋狂的心、新的突破點等)—>根本再次年輕XD
所以筆者坦白說就是沒有要當A+好學生,讀書適可止,考前也是抱佛腳一員,有壓力有進步但考試知識並非是目的,僅是工具,能在職涯上派上用場的才投資深究,再白話點,一個A+和三個B+花費同樣時間下,筆者會全選B+,剩下時間完成第二個目標
最後請讀者考前再次思考,博士教育養成在於三方面:
- 學術專長
- 研究專長
- 專業職涯發展
舉本筆者之前和某位教授請益的對應邏輯供讀者參考:
- 想專攻高等電化學、高等生物感測/晶片學、高等生物程序工程還是高等物理化學 作為將來的學術專長(具備大學授課能力)
- 研究部分享專研次世代離子晶片與機器味覺、DNA適體科技、微流體電化學生物晶片還是你自己有一些主題和構想? (具備研究專長)
- 讀完博士班後希望留在現在的單位? 還是有其他想法? (未來5-10年的職涯規劃)
這些問題都想清楚後,對於在職博士班,剩下的就是時間與目標管理而已,
因為在職博士班比較沒有獎助學金、助教工作的問題,成熟度也比較高了,
所以比較像是和實驗室合作與利用時間進行博士學位(doctorate degree)養成
你已經出過社會,是學生也是社會人士
好的教授上天堂,不好的教授住套房,相信讀者常聽到,也勢必聽過一堆最後讀了9年(含技術性休學)最後放棄令人悲傷的故事. (後續系列文會再分享考前/考後以及評斷指導教授相關技巧)
能到第9年很明顯不是資格考問題,而是更重要的發表論文和畢業論文,若讀者仔細思考和讀完筆者本篇文章結構,現在腦海浮現出的畫面是每天晚上沒日沒夜的孤身在實驗室奮鬥,還是像學生時代般等著教授指導,那不好意思,請不要再考慮在職讀博士班…
筆者並非老闆,只是一般可以請特修的上班族,偶爾還需出國業務,另與外校合作接有計畫案,也斜槓一些專欄,還有COOKING中的副業以及固定讀書會,更想去約會(現又單身,疑!),周末還想去遊山玩水(疫情許可下),全部花在實驗室那是Impossible,可以偶爾幾晚燃燒再次體會學生壓力,但請記住你已經是社會人士,和實驗室的關係是合作,溝通協調更為重要! 且也請以”成年人”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壓力(獨立創造、以和為貴但不懼戰、不畏戰),捨我其誰的氣度承擔成敗 <這其實也是職場心法>.
註: 因筆者架構後續系列文章仍需時間, 先針對”指導教授”快速寫下重點,日後成文再整篇鏈結.
以下快速摘要也需有工作經驗者才能領悟,再次強調本文非寫給應屆單純學生
1.事前的打聽,莫以在校生資訊,要以業界名聲和畢業校友的經驗為主!
2.請找”教授”級為指導教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忙著升等,大多根本沒空. 尤其人脈和經驗上的差距對於在職生來說影響極大. (這點也關乎名望門檻)
3.找有接計畫的實驗室,依序科技部、教育部、經濟部皆可查到教授拿到的所有計畫案,再來就是業界產學案; 假如都沒有紀錄或3年內不到2個亦或是都只掛協同主持人,請三思
4.拜訪面談後討論再決定,媒合的要點,商務的談判外加緣分都很重要
以上4點是必備,筆者本身即是以這基礎才能覓得好指導教授,至於反例,日後文章也會再分享”猴子的故事”,親身體悟到還好當初有堅守這4原則.
其他延伸閱讀: Life is either a dar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at all|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
一個評論
Bruce
請問能mail和您聊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