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所聞,  書齋隨記,  桃花源記

Life is either a dar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at all|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

Attention Economy

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對當今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也指出:「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這種觀點被IT業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為「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

人能夠注意力集中在處理的信息上的能力有限,即注意力有限,故以此條件形成一種類似經濟學的有限資源與無限欲望的對價關係,關係到該企業或個人的生涯成敗,甚至比貨幣的影響更宏觀。

必須是跟你息息相關,才會產生化學作用

我們知道人的本性生來就是懶惰的,當長時間處於一個穩定環境中的時候,惰性就會慢慢體現出來,但總是在各種道路上有些人不甘寂寞喜歡折騰,因此造就傳奇的故事,可能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創業,也可能是曲折離奇的情感經歷,亦或者是驚心動魄的旅行。

我們作為吃瓜群眾,習慣了這些茶語飯後的資訊,常感嘆著相同的年齡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無法割捨穩定安逸的生活習慣,想到累積的負重,繼續重複著昨天的生活,人生好似到此為止。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會忽略一些離我們很近,可是看上去卻很遙遠的東西,比如生活。Life is either a dar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at all,已經是廿一世紀的今天,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信息,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資源,反而是過剩的,也造成結構性難以集中火力,故現今資源是稀缺的,是判斷信息的能力,更是注意力(包含自己的以及吸引大眾的能力)。


本文產生的意義在於分享生活,也在於創造生活,因此架設網站對自己是指標,也歡迎正在看本文章的你/妳聯繫指教或好文分享,筆者也將此網站進行分類,並以每篇文章長度5分鐘能讀完為基礎(5分鐘為科學上注意力的限制,這5分鐘也並非是要讀者讀透,而是抓重點思考,能敘述邏輯和原理並應用表達形成獨特”風格”)。

想要改變現狀,想要尋找不同的人生方向,就必須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逼迫自己戰勝懶惰的劣性

通過持續的學習和體驗來強大自己,讓自己不會陷入循環往復,一塵不變的人生,新時代的核心不單純是量的擴增(接受刺激),也是風格和心靈的發展(外顯擴散)。 因此從書齋出發,內在思考到生活型態的逐步改變更符合邏輯也利於每階段實踐的反思**。筆者也期許將各文之間串聯(包含外部文章)**,每當有更進一步前進時將文章更新,作為進步的里程碑。

讀書你以為只要讀完就好? 但其實重點不在讀

相信大家都有曾為自己設下很多讀書計畫,一個月幾本、一年xx本之類的計畫,但最後只發現自己腦子有洞,讀了像沒讀,甚至忘光退步!

1.書中的文字,就只是文字而已,代表的意義未能化成資訊被吸收,就像學生時期一些專業科目,考完就忘了,更別說作為知識儲存在大腦。

2.另一個原因是你還讀得太少和生活體悟還沒到,經驗值太低產生的根本問題,你的「閱讀」跟「理解」能力都還沒到位,越級打怪時能臨陣突破的畢竟少數,所以有時候讀書沒用,不是書的問題,而是時候未到

3.長期在太小的圈圈中,不變的生活,即使勉強搆著書中內容也無法產生什麼影響,頂多就是多了點模糊資訊,而這種無法跟自生共鳴的資訊,通常過幾天就忘了。

照抄別人的學習模板只是自爽的事,只是在驗證別人的成功

很多人在迷惘時,會去參考所謂成功者的分享,COPY設定一個看似漂亮的計畫,其實是愚蠢的偷懶陷阱

就像是想要減肥的人,定下每天要跑步;但減肥的重點不只在運動方式,而在於運動量和飲食的控制搭配。(盲點: 跑步會流很多汗,給你很辛苦的錯覺,覺得自己很努力,一定會有成果。??!!)

照抄學習模板也會有同樣的錯覺,事實上,你只是掉進勤奮於偷懶的陷阱裡。

讀書和創造生活是為了改善、幫助決策或理解新的知識,根本不需要把一本書完整讀完或去研究偉人傳記,反而應該要同時在各種精選中吸收(書摘/演說/展覽等),跳過不必要的章節,去看看整理過的癥結點,並試著專注在特定的知識內容進行內化。

聽起來很難對吧?確時很難

99%的人絕對會抗拒做這件事,比起舒舒服服把一本書從頭看到尾,上面說的方法,辛苦非常多。

沒人願意才應該嘗試,人煙稀少的路,通常才是值得開拓前進的路,也是1%成功的人在做的事。

善用注意力,從自己的體認形成獨特風格,轉化為個人經濟價值

注意力經濟本身即帶有機會成本的概念,這篇文章做為起始文,逐步整理架構內容體系,過程中也將鏈結各項階段,讓每個5分鐘能促進讀者思考:

聚寶財富:

資訊工具:

書齋|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心靈小品:

書齋|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書齋|塵世夢影:彩繪紅樓夢


結論: 最艱難的是原地踏啟步?還是踏上人生巔峰之前?

斜了好幾槓的數位遊民(現同時為台大博士生),工作從國際貿易至在地行銷,擅長標案管理和經營策略,持續在生技醫療冒險外,喜愛從零開始探索不同領域

一個評論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